《蒙馬特遺書》、《鱷魚手記》被稱為同志文學經典,在學術研究中擁有不少篇目,1995年邱妙津以《鱷魚手記》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,當時她已選擇離開人世,在文壇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。

《蒙馬特遺書》是真的遺書?

若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,《蒙馬特遺書》它是一本書信體小說,這是一個不會有疑慮的事實,而妳品味一番,想去瞭解作者時,驚人的就在於作者與作品的連結性。

獻給死去的兔兔

  與

即將死去的我自己

若此書有機會出版,讀到此書的人可由任何一頁讀起。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連貫性,除了書寫時間的連貫之外。

《蒙馬特遺書》

即將死去的我自己?若此書有機會出版?剛開始看這段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,以為是帶有點懸疑的意味,又大概就是作者可能以為沒什麼機會出版吧!後來發現或許她可能是覺得自己會完成嗎?或是她的死是否會讓這本書沒有機會出版?真相是什麼?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,就在1995年《蒙馬特遺書》成為了真的遺書

費雪剛開始真的沒有從頭讀起,而是隨意翻閱篇章,目次上有20書,中間第五書順序有不同,目次上第十七書有兩篇,每一篇都是寫信者Zoë心情記事與日常,事件不一定有連貫性,整個閱讀完可以拼湊出她這個月的心情起伏與發生的點滴,也有一種透視他人的閱讀感,窺看別人的日記,在了解作者生平後,幾乎研究者都會將邱妙津與這位Zoë當作是同一人,也就是邱妙津將自己生前的書信公諸於大眾,公開自己的情感之路,成就了這本《蒙馬特遺書》

生命倒數時,你想要做什麼?

世界總是沒有錯的,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, 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,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。

P

邱妙津與Zoë這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作者自己的情緒是在控制之內還是之外?邱妙津一再書寫自己強烈的情感,幾乎閱讀過《蒙馬特遺書》的人不外乎有著「不適感」,因為這是一本不會開心且 咝心情沉重的小說,甚至你可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?有時候將自己的情感宣洩出來,會覺得好過一些,但顯然邱妙津書寫的過程,沒有將自己的不愉快排解,更甚者她書寫完,意識自己寫了20封絕妙的藝術書信,選擇讓自己投身於藝術文學,這一投身使得自己成為文壇中神秘的存在。

註記:2001年駱以軍《遣悲懷》一書仿《蒙馬特遺書》書信體結構,企圖和邱妙津「對話」,一直有消費邱妙津的嫌疑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關文獻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