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開始我並不知道《愛填滿空白》為《粉紅理論》同IP作品,有些地方似曾相似,畢竟我幾乎不記得《粉紅理論》演了什麼?大概就是霸總故事女主角全粉紅等等的,總之這個開場我覺得很熟識,阿嬤很強勢,還會燒人家畫,另一位奶奶也是貴氣十足,加上她的妹妹的女朋友,原來真的是相同宇宙,好的,有始有終,就讓大家一起欣賞欣賞。
作者: 陳 費雪
回到我自己身上,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,我的過度是傷害了自己的身體,我在想可能我因為外表焦慮所以想要用運動保持身材,而又加上運動剛好比朋友好一些些,習慣接受被讚美後,如果沒有持續下去,會無法有好的表現?現在正在學習休息、放鬆。
作為一個不是漫畫迷的人在看超級英雄片,就會少了一些與原著的糾葛,《蜘蛛夫人》的角色設定與漫畫大不相同,因為要讓電影更吸引人所以不能讓老太太來演吧?將蜘蛛夫人的能力與母親的過世作為連結,這個修改的部分我算是給過,畢竟人都會有自己的一些創傷,之後或許老太太的蜘蛛夫人可以請海倫米蘭飾演?
《親密恐懼》舉了案例幫助我們了解親密恐懼的狀況,親密恐懼大致上來說不是逃避的人才有恐懼,一昧地想討好的也是一種親密恐懼,我觀察身邊的一些親友故事,女生比較容易是討好對方的,往往我們覺得那是位渣男,或是不夠理想的伴侶都還是讓女性神魂顛倒,有時真的非常非常不解,有時喜歡上渣男一再重演,這就是一種親密恐懼,可能是小時候的經歷過去經驗形塑了這樣的應對,而我自身對於家人的關係當然是不甚理想,我想台灣人可能多半與家人關係多少都有些問題,基於過去的社會風氣,台灣或是說亞洲都有些類似的狀況,我們不被允許太多的事情,互動關係欠佳。
新聞從紙本躍然在電子後,幾乎「新聞」無所不在,電視、廣播、網路不停地都有新聞的出現,大學就讀大眾傳播的我,非常有印象的就是我們新聞學老師向我們說:「記者已經不是以前的記者了!」為什麼呢?早在十幾年前,記者這個行業已經開始走向譁眾取寵路線,新聞標題的唯一目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,演變至今,新聞標題常常在騙點擊,好比:「減肥都沒有效果!是因為妳少了它~」